top of page

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終身聘教授告訴你:「離經叛道」是原創者的第一步


「明智之人讓自己去適應這個世界,不明智之人執意努力讓世界去適應他。因此,一切進步都仰賴不明智之人。」這句話出於愛爾蘭作家蕭伯納。

在不到30歲就成為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終身聘教授的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身上,如此的特質被發揚光大。他名列全世界25位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學思想家,也被選為全球40位40歲以下最佳商學院教授,以及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格蘭特擅長挑戰既有主觀價值論。

美國心理學會讚譽格蘭特:「改變了我們對工作動機的既有認知,並點出了人際關係可帶來無所不在、強而有力的激勵因子」。他的第一本書《給予》(GIVE and TAKE)出版後,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並入選亞馬遜、《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好書、《哈佛商業評論》以及《華盛頓郵報》推薦給領導者需讀之書。

被譽為「正向心理學明日之星」的他,研究範疇在於「中性性格」理論。依據他的研究,超過一半的美國人是中間性格,僅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極度外向型或極度內向型。

中間性格者兼顧兩種個性,更能悠遊於社交人群和獨處之間,成為人與人之間優秀的推銷員。因為他們會根據面對的人事物來調整性格,彈性、靈活的適應環境,也被格蘭特認為是最具有原創性的人。換句話說,和性格光譜兩端的人相比,那些多數的大眾反而更有機會「離經叛道」。

顛覆1:離經叛道,才不會讓你成為一隻「世界上最優秀的綿羊」

在他新書《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Originals: How Non-Conformists Move the World)中,「離經叛道」被視為創業者的優勢。他直陳「原創(Original)」定義:原創涉及在某個特定領域引進並倡導一個相對而言不尋常的,而且這個點子具有改善此領域的潛力。

這是他花了十年才聚集的智慧結晶。格蘭特指出,「原創」本身始於創造力:想出一個新穎又有用的概念;但原創不僅止於此,是一個形容詞,也是一個名詞。原創者會採取主動,讓願景成真。

他認為原創在於拒絕預設狀態,並且會想去探索是否還有更好的選項,而且也非遠遠預料中的困難;最重要的起始點就是好奇心:會想去思索預設狀態最初何以會存在。

因為體制內的工作人、管理者、領導人,常限於去質疑、挑戰、拒絕或改變現狀,最主要的理由是,往往具有原創力的小孩,很難成為老師的寵兒,慢慢就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綿羊」,他因為,主要是成就動機排擠了原創性。

因此,為了不要讓自己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綿羊」,格蘭特提醒人們:不要事事都認為理所當然,更要在不疑處起疑,才能在翻轉規則和體制。如同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的名言:原創性是一種「創造性破壞」。

畢竟,如果你永遠不朝著全壘打牆揮棒,就不可能打出全壘打,不是嗎?

顛覆2:原創並非一種天分,是一種自由選擇

格蘭特也指出,原創者在面對風險時的態度也與眾不同。有些人,如同高空跳傘式的賭徒,有些則是戰戰兢兢的「細菌恐懼症」患者。這代表著,當這些原創者在嘗試新事物時,也意味著正在接受某種程度的風險。

可是,最成功的原創者不是哪些看也不看就倉促行事的莽夫,而是會小心翼翼地走到懸崖邊緣,計算降落速度,再三檢查自己的降落傘,並且會懂得架起安全網以防萬一的人。

所以說,當很多人詢問格蘭特,原創可以練習嗎?他說:練習使得技巧臻於完美,但單靠練習是創造不出新事物。例如,天才兒童學了莫札特的旋律、貝多芬的交響樂,但始終未譜出原創樂曲,提出創見。

由此可見:原創並非一種天分,也非後天練習而來,而是一種敢於選擇的自由意志。他以美國總統林肯為例,一位被視為美國歷屆總統中最偉大人物,大家肯定林肯的作為,但格蘭特卻認為林肯並非天生具有原創性格。

顛覆3:原創最大障礙竟然是過於自信

事實上,他認為通往原創性的最大障礙,並不在於點子的形成,而在於點子的「挑選」。他舉例,在一項分析中,當兩百多人憑空想出一千多個新產品與創新企業的點子,其中有87%的點子獨特無比。

莞爾的是,很多時候鼓勵創業者就是要有自信,但格蘭特提醒,不要陷入過度自信的陷阱中。因為在創造性領域,過度自信這個毛病特別難以克服,小至個人、大到企業,多半數的人傾向以自信來掩蓋自己的不足。

就這如同萊斯大學教授艾瑞克‧丹恩(Erik Dane)的發現一樣:專業窒礙了原創性。其實,早在一九八二年,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就說過:「如果你想要做出創新的連結,你必須沒有其他人都有的經驗包袱。」如同天文學家伽利略發現了月球上的山脈,他沒有專業的束縛,而是有一種被稱為明暗技法的美術訓練,讓他得以有別於別人,成為原創者,而非追隨者。

圖片提供 / George Lange

43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