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hova-header2.jpg

OCH-002

教師資源拼湊與創新行為的關係: 探討創意自我效能與心理擁有感的調節式中介效果

Teachers’ Bricolage and Innovative Behavior: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張菀純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游銘仁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

  受到少子化的衝擊,許多學校必須發展特色課程或轉型實驗學校作為因應對策;另一方面,108課綱實施後,各校也被要求加強創新,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而COVID-19的肆虐,又迫使教師必須在教學方法上做出改變。由此可見,面對當前的教育環境,創新成為了教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具有創新行為(innovative behavior)的教師較能夠因應挑戰或把握機會;也因此了解影響教師創新行為的因素成為了至關重要的研究議題。


  從許多創新教學或辦學的案例中可看到,這些學校經常面臨資源匱乏的挑戰,但仍有不少教師在這樣資源限制的條件下,善用隨手可得的資源,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在嚴峻的疫情下,也有許多教師不被資源制約,立即展開行動,展現出創新的教學行為。那麼他們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因此,本研究以資源拼湊(bricolage)理論為基礎,探討教師資源拼湊與創新行為的關係,以及創意自我效能(creative self-efficacy)與心理擁有感(psychological ownership)的調節式中介效果。本研究將採問卷調查法,預計以國內的中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透過線上問卷蒐集資料。


  在理論貢獻上,本研究呼應學者建議,持續深化教師創新行為的研究,另一方面,本研究豐富資源拼湊理論,將其延伸至教育領域研究;實務上,本研究結果可提供教育管理者及教師參考。


關鍵字:創新行為、資源拼湊、創意自我效能、心理擁有感

​發表場次資訊

創新與創造力 Oral Presentation on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10:55 AM-12:15 P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