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通常會將學歷做為判斷一個人聰明與否的標準。
學歷是學生在學校等教育機構中取得的最終成績,在現今的學校教育,考試具有不可替代的江湖地位。因此,學生想在學歷社會中嶄露頭角,必須在考試中取得較高的分數。
那麼,在考試中獲得較高分數的能力是什麼?這是一種要求你在規定時間內,盡可能找到所給定問題正確答案的能力――執行力,很類似電視上智力競賽節目選手展現出來的能力。 執行力出眾的學生,學歷自然愈來愈高。在我的母校東京大學,聚集了許多聰明且學習能力出眾的高材生,他們無一不是在考試中過關斬將的菁英。
然而,他們是否在學術世界裡發現了新大陸?進入社會後是否從事創造性的工作,發揮了領導作用?答案並非如此。甚至有些學校裡的菁英,前腳剛剛踏入社會,便發現自己置身於完全不由考試來決定優劣的新世界中,感到不知所措。
當然,其中也不乏被老師感嘆擁有驚人創造力的學生。然而,這些人的創造力,絕不是因為考試而提高的。事實上,有些學生的創造力,正是由於過度為了考試而學習,因此消失殆盡。創造力豐富的學生有個共通點:不會忽視傳統的考試,但也不會過度重視,在考試上沒有很重的得失心。
相反地,那些在高中時代成績頂尖的資優生,為考試而學習的心理負擔愈來愈大,導致他們進入大學後立刻喪失了奮鬥的目標,成了五月病患者(日本的學校一般都在四月初開學,五月病指的是大學新生剛入學不久就感到不適應的情況)。實際上,真正地做學問,是從進入大學後才開始的,這個現狀令人唏噓不已。
當然,我並不是說為了考試而學習一無是處,也不是要全盤否定它。畢竟,學生為了考試所養成的執行力,在社會上也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
但是,過度為了考試而學習,會妨礙創造力的提升。原因在於這種學習方式會造成學生的心理負擔,更會阻礙創造力的培養,它將學生的思維模式化,因為命題者單向決定問題的正確答案,進而在學生心中植入先入為主的固定觀念。
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之所以在學生心中生根,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試題的性質。學生在考試中遇到的問題,都只有一個預設答案。這樣一來,就加深了學生們「問題必然有一個正確答案」的想法,進而對沒有統一正確答案的問題,喪失了想像力和想要研究的勇氣。
然而,人生的煩惱大多數都沒有正確解答,面對這些苦惱,必須給出一個自己的答案。事實上,社會中的許多問題,也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
也許你們會覺得不可思議,然而,將自然做為研究對象的物理學最根本的問題,也沒有正確解答。物理學要求你發現的是目前為止無人問津的問題,並給出目前為止沒人給過的答案,是一門創造性很強的學問。愛因斯坦就是因為質疑時鐘一直以同樣的速度運動――這個已被廣大民眾所接受的「常識」,才創造性地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只要是試題,就必然有命題者。命題者所出的題目一定有其想要檢驗的知識重點,相對地也只有一個正確答案,以此判斷學生是否掌握知識重點和相關解題技巧,是否遵循了正確的解題程式,全部的試題幾乎都沿襲著這種模式和企圖。
然而,將自然做為研究對象的物理學,首先需要在複雜的自然現象中找到研究課題,然後將這個研究課題在不同條件下反覆實驗所得結果都一致的事實,展示在大眾面前。
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的考生,僅僅鍛鍊了掌握知識的能力,以及透過考試找到正確答案的能力。在學校之外的補習班,學生也不過是把之前學過的問題歸類,由老師重新講解,進而讓學生掌握解題思路。雖然這也是一種方法,但依舊帶有明確的企圖。而老師單向地灌輸解題方法,同樣由試題本身特有的性質所決定。
另外,考試有時間限制,學生為了考取好成績,就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找到答案。因此,在考試中為了一道題目思考太久,是十分不智的選擇,會直接影響考試結果。
聽說目前在某些補習班裡,極力推崇限制解題時間的學習方法:初中試題每題最多三分鐘,高中的最多十分鐘,大學的最多三十分鐘。如果在時間內還找不到正確答案,學生就必須放棄那個題目,集中精力解答下一題。不可否認,這是考場上應付考試的技巧之一,然而,如果學生養成這樣的習慣,日後就沒辦法長時間地集中思考某個問題。
總而言之,為了考試而考試的技巧,對於養成思考力沒有任何正面作用。
這種在有限時間內,高效率解決具有標準答案的試題的能力,或是遵循一定規律,俐落處理某個問題的能力,書中統稱為執行力。 在解決有正確答案、有正確步驟可循的問題時,執行力發揮了相當大的力量。一旦有滿足以上條件的情況出現,執行力高的人就可以大顯身手。遺憾的是,在學術界以及現實社會中,滿足以上條件的情況少之又少。
拿經營來做比喻。接待老客戶時,只要員工秉持從前輩和上司那裡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就能讓客人滿意。這時候,執行力高的人可以帶給顧客安心,贏得顧客的信賴,進而被視為工作能力強的員工。
然而,如果要開發新的客戶群,或要將新產品打入市場,需要的就不再是執行力,而是企畫能力和創造力,是能夠說服顧客的社交能力。萬一碰到無法預知的緊急狀況,墨守成規、凡事都要按照一定步驟處理的執行力,反而會成為解決問題的障礙。
產品開發需要的是創造力,進而發現新的商機。如果沒有創造力,就無法開發出受大眾歡迎的服務和商品。蘋果公司的創辦人賈伯斯,曾在史丹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對畢業生說:「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如果沒有強烈求知慾、沒有追逐夢想的執著,只憑循規蹈矩的執行力,就永遠無法發明創造,也無法產生打破大眾常識的新想法,更無法創造出讓所有人為之震驚的產品。
滿足既定客戶群的需求,或許執行力就足夠了,然而,若想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拓展新的客戶群,就要發現並創造出顧客還沒有意識到的新需求。
這個道理不僅在於經營公司,在學術界也一樣。研究人員若想要有新發現,就必須懷抱勇氣和好奇心,向沒有明確答案和解決步驟、未知的知識荒野,勇敢地跨出第一步。
我深刻地感受到,今天的世界已經跨入了創造的時代。
日本經歷過經濟的高速成長期,很多事情都有章可循,大部分問題都可以參照先例解決,我們可以將那個時代定義為執行力時代。在那樣的社會中,人們只要具備執行力,參考先例,便能讓社會高效率運轉;反之,如果不遵守工作手冊,不遵守規則,效率就會變得很低。
然而,現在的經濟、政治、醫療、產業等各個領域,都出現了按照以往的慣例和經驗無法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時代中,如果還要遵守以往的規則,拘泥於從前的體系,才是拉低了整個社會的效率。
在一個無法用執行力解決一切問題的新時代,我們亟需的是真正的「思考力」和「創造力」。
這裡講的思考力,並不是指解決單一給定問題的能力,而是質疑他人未質疑的問題,找到衝破常識的問題點,從現象到本質追根究柢的能力。也可以說,是一種不明白誓不甘休的能力。這樣的能力,不是三十分鐘之內解決不了問題、就馬上進行下一題的訓練能夠培養的,相反的,它需要不達目的、誓不甘休的精神。
獨立思考和創造的能力,可以分解為以下三種能力。一、發現問題的能力。是質疑他人未質疑的問題,和找到突破常識的問題的能力。二、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自己發現的問題,克服所有困難,將問題整理、分析、分解直到找到答案的能力。三、永不放棄的精神。在結果出現之前絕不放棄,執著地堅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直到找到答案的能力。
書籍簡介
書名:思考力,不是執行力!東大超人氣的「人生基礎方程式」思考課 作 者:上田正仁 出版日期:2016/05/05 出 版 社:商業周刊
東大物理學教授上田正仁說:思考力≠聰明,許多人以為愛因斯坦是天才,其實年輕時的愛因斯坦,不但拿不到大學助教的機會,靠家教等兼職維生,還是在朋友幫助下,才得到專利局的工作。 愛因斯坦從「魯蛇」變成偉大的物理學家,正是因為有意識地鍛鍊大腦,下更多苦功研究問題,因而培養出看透本質的敏銳眼光。 想提升思考力、創造力,不必到東大,就能親身體驗最激勵人心的思考課、最簡單有效的大腦鍛鍊法!
我們有高竿英文、哲學思辨、勵志好文、名人書單、趨勢新知、新書資訊,歡迎大家參與討論,如果喜歡,請幫忙分享或按讚
全文轉載自:商業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