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人創造力學會
Glob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Creativity
OCH-010
古都「村家味」:台南仁德蘆薈小農提出的永續方案
The "Village Taste" of the Ancient Capital: The Sustainable Plan Proposed by a Small Aloe Vera Farmer in Rende, Tainan
曹瓊文
國立臺南大學經營與管理學系
廖婧彣
國立臺南大學經營與管理學系
蔣孟媛
國立臺南大學經營與管理學系
陳姵穎
國立臺南大學經營與管理學系
林家葦
國立臺南大學經營與管理學系
黃詩紜
國立臺南大學經營與管理學系
經濟學家Schumpeter(1911)指出:創業精神是資本主義經濟成長的引擎。在這社會、環境、經濟皆面臨重重挑戰的時代,創業者的創新和追求進步的積極性如何能為永續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方法爬梳台南仁德區在地蘆薈小農研發「蘆薈蕾絲麵」並發展「村家味」品牌的歷程,剖析創業者的機會辨識與創新行為,探索小農的創新精神如何影響地區與社群的永續發展。
德吉家商業社-「村家味」品牌創立於2011年,事業源自第一代「蘆薈阿嬤」在台南仁德所種植的一小片蘆薈田。蘆薈約在十七世紀中葉傳入台灣,主要產地為離島澎湖;其實蘆薈種植簡單,只要氣候、土壤、水分控制得當,定時除草、適量有機肥,即能豐收。但2000年時,蘆薈不是地方政府主力推動的作物,再加上農民對蘆薈不了解,且無法掌握市場銷售通路,僅有少數農民投入種植。當時,望著整片盛產蘆薈田的阿嬤和女兒,頓時不知所措。與仁德鄰近的關廟是臺南傳統手工製麵工藝的發源地,第二代經營者「蘆薈姐姐--蘇雪莉」抱持將蘆薈價值發光發大的創業理念,嘗試以蘆薈代替水來生產製麵。製品結果令人驚艷,蘆薈的膠質讓麵條口感滑順,且麵體的延展性變好,成功創新研發兼具健康、營養的蘆薈麵,迅速消化生鮮蘆薈並獲得仁德農會「一鄉一特色」產品企劃邀約,意外爆紅。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村家味從第一代到第三代孫輩青農傳承,依然用心把關農產原料來源。除了與在地小農合作,亦從2014年起進駐太康有機農業專區,承租公有農地約1.5公頃生產有機農產原料,讓自家生產的農產加工品更多元豐富。近年更增加食農教育推展業務,連結組織利害關係人共同發展創新商業模式,期望讓消費大眾對於食材重新認識並賦予新的定義,藉此建立人、食物與土地環境間永續共好的關係。
關鍵字: 機會辨識、創新行為、小農、地方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