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由內而外與由外而內的創建生活模式

劉誠

  在曹雪芹的《紅樓夢》,有幾章回是專寫《劉姥姥入大觀園》的經歷。從她三進榮國府,我們看到兩個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與生活模式。劉姥姥來自窮鄉下,是個無兒的寡婦,依靠勢利的女婿王狗兒過日。為了過少收成的深秋,她藉狗兒與榮國府的遠親關係,遂嘗試去探一下能否從賈府得點幫助。劉姥姥無見過奢華生活,但長期的相反生活歷練,給她帶來深刻的生活智慧,再加上她的正面性格與詼諧急才,與熟悉人情世故,很能讓她輕巧地化解小姐們各方的捉弄,及迅速得到賈母的歡心。貧與富可以是兩面或同一面但相反的文化生活鏡子,它和其他鏡子或許可幫助我們看到不同的創建生活模式如何被孕育出來。另兩例子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和巴赫的《喬納森維斯頓海鷗》分別記述書中人物如何追求他們理想的心路歷程。前者是一老人在第八十五天後,又花了三天兩夜以莫大的毅力才捕到一上千磅的馬林魚,期間老人自言自語講述他的心境。後者講及一海鷗,牠嚮往飛翔,但不覺得飛翔單是為了捉魚來吃,而是有它本身的樂趣與目標。於是牠跳出群體定下的規範,單獨教曉自己如何去飛翔。總的來說,或許我們可多從這些另類的小說資源,去探索由不同文化衝擊而來的由內外而生的創建生活模式。在尋找自我,有學者如Erickson、Levinson、吳靜吉等描述人們在不同的層次以創意思維去達到生活的高峯經驗。

下載.jpg

劉誠

這是一張拍於越南街頭的照片。這小孩的笑容自然極了。
在劉誠的成長,他遇到很多有趣有意思的朋友。
他考了兩次才進入了香港中文大學,報讀宗哲系,原因是比較容易入學。
但不到一年便想到要走了,因遇到一位導師,一方面引起了他對心理學的興趣,另一方面叫他定下更遠的目標。
但他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成績不好,所以在美國找大學升學,也遇到很多困難。
在這些年,他遇到很多課本以外的好老師、好朋友。他在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 的博士學訓練是社會心理學,日後的研究是與群體創造力有關的研究。
​從普渡畢業後的第一年,他去了中原理工大學教了一年書,因此他知道一點台灣的生活文化。到現在還與中原的同學有見面聯絡。他之後回到香港,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和浸會大學教學和作些與自我概念及創造力有關的研究,現為浸會大學的榮休講座教授。

下載.jpg

下載.jpg

下載.jpg

bottom of page